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社會責任如何體現?
文/李元
不知從何時起,在網絡上,在我們身邊,突然多了很多不滿的人,他們整天消極抱怨,覺得生活了無生趣,對現狀表示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碰到一些消極的同事。有些人看到別人升職加薪就抱怨自己命不好,懷才不遇,甚至懷疑別人是不是跟上司關系好,會溜須拍馬。
工作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抱怨,整天牢騷滿腹的人,對工作不會有太多的熱情,也不會為工作擔負相應的責任,因為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抱怨上。當自己身邊有人在不斷抱怨時,我們總容易在無意間被這種消極情緒感染,尤其是在工作中遇挫時,認為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從而對工作變得消極起來。
身在職場,我們應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當遇到心理陰暗、有消極情緒的同事時,要及時避開,不要被其影響。否則,失去的將是自己的美好前程。
生活中有些人看到比自己生活過得好的,就充滿嫉妒心理,面對有錢人也是抱著一種仇富心態,覺得是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合理。不可否認,在這個社會上,在我們身邊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公平和不平等現象,也有一些暴發戶為富不仁,有錢以后過著紙醉金迷的奢適生活,從不考慮為社會做善事。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社會上更多的人是靠勤勞打拼,靠自己的辛苦努力來獲得財富的。所以我們看待問題不能單純的只看表象,很多人之所以抱怨,根本原因是出于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客觀,只是主觀臆斷,只看到別人臺上的風光,沒有看到別人背后的努力。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表面的名利財富是靠背后默默堅持的付出、靠無數次的挫折失敗換來的。
對于名利和財富,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看你是否愿意為之付出足夠的努力。比如現代社會人們追求便利,很多東西都希望能快捷便利,節省時間,所以就有了很多自動化商品,像洗衣機、洗碗機等。這充分反映了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是懶惰的,所以選擇做一個勤奮的人,肯定是可以賺到錢的,如果你賺不到錢,只能說明你沒有賺錢的天分和眼光,只能說明你不夠勤奮,不夠努力。
與之相反,也有著一群人,熱愛生活,認真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努力為社會傳播正能量,敢于追求夢想,并愿意為之付出勤奮和努力。
面對家庭,有些人雖然工作艱辛,每天過著簡單單調的生活,買不起房,也買不起車,但依然勤奮踏實,努力奮斗,為改善家庭的生活而打拼,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面對企業,有一些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實現夢想的平臺,在工作中團結同事,履行著自己的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處處維護公司利益,通過公司的發展實現個人的成長。
面對社會,有些人在公共場所敢于制止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在工作中勇于向投機取巧、貪污腐敗、以權謀私說不。
如果將社會比做是一杯水,有人往里注入清水,也有人往里面注入混濁的水。積極的人就像清水,消極的人就像是渾水,如果我們希望杯子里的水越來越清澈,就要不斷往里面注入清水。反之,如果渾濁的水越來越多,那么這杯水終將變成一杯污水。
我們選擇做一個正思維的人對這個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每個人都應該恪守做人基本的道德底線和原則。我們不能忽視一些小事的作用和影響力,因為細微之處才能體現出一個人本質的素養和道德責任感。
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劉媛媛在一次演講中曾講過,“改變社會,有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那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在我們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變壞,不要變成你年輕的時候最痛恨最厭惡的那種成年人!如果將來你去路邊擺攤,你就不要賣地溝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兩,你將來開了工廠當了老板,你不要偷工減料,生產一些次品。每一個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做一個好人,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就注定會改變世界。”
做好自己是影響他人的基礎和前提。與其消極抱怨不從自我做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把它做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如果你無意做一個充滿奉獻精神,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請你不要去做一些違反道德、破壞社會秩序的人。凡事都要有著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做到不偏激、不盲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和諧社會的一份子,公眾利益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如果你討厭一種不良現象,就要努力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做出不良現象的那種人。比如開車時你討厭闖紅燈的人,那么當你走路時就不要去做闖紅燈人群中的一員。你討厭貪污腐敗的官員,有一天你擁有權利時,就不要利用手中權利為自己謀取利益。你無法容忍不公平現象,就不要去做破壞社會公平性的事。
當然,在你努力做一個好人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鄙視和懷疑。會有人說你是為了顯示自己,也會有人說你是嘩眾取寵。但這些都不要緊,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認知觀。當有一天,當你遭受到諷刺詆毀時,遭到質疑時,也許有人會說你太死板,不適應社會。這個時候,更應該堅定信念的告訴自己,我不是來適應社會的,我是來改變社會的。
對于企業來說,馬云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未來的企業是看你能解決多少社會問題,你就能有多大的發展。
對于個人來說,未來你能影響到多少人為這個社會而改變,變得更加樂觀積極,這就是你的價值。
做為企業的人資管理人員,每天接觸的人很多,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所能影響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這一點,作為人資管理人員應該慶幸,因為工作崗位的關系,可以讓你有機會,有平臺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
1. 在招聘方面
體現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在做招聘時,重視對于員工道德方面的考察,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
2. 在培訓方面
在做入職培訓時,向員工灌輸一種企業拼搏發展過程經歷的艱辛過程和未來的前景來引導員工,來促使大家共同努力為企業的發展多出力。幫他們盡快適應環境,做好角色定位,認識到自己崗位的價值所在。認識到企業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在企業中所要承擔的責任。企業在參與慈善救助等公益活動中體現社會責任感所做出的貢獻。
做在職培訓時,重視員工工作心態的培訓,將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心理疏導,情緒與壓力控制等培訓課程納入到在職培訓項目中,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員工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心態。每個人面對工作和家庭,難免有感到壓力的時候,開展心理輔導,可以給員工正確指引,引導員工正面面對問題,有利于員工更好的工作。
在職培訓中也可以組織管理人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員工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培訓,講述自己是怎樣解決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面對的種種問題的。這樣的培訓對員工更有激勵作用。
3. 在處理部門之間或員工之間矛盾時
在處理此類矛盾時要強調團隊力量和團隊合作意識多站在人性的角度分析問題,工作中的矛盾一般分為兩種:一是溝通問題,二是利益沖突問題,要妥善解決就要認真找出矛盾的根源,根據相應的方法化解矛盾,消除誤會,形成統一認識,維持公司內部穩定。
4. 在做考核晉升時
重視人才晉升渠道的打造,人事調動晉升方面往往能看出一個企業用人制度和人才理念,一定要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否則會影響到公司的內部團結,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真正有能力的人懷才不遇而憤而離開,甚至是帶來連鎖反應整個部門批量性離職。
5. 在做管理人員儲備時
可以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擁有正能量、正思維的人員,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正能量的人才能帶領團隊克服困難不斷向前進步。
6. 在處理勞資糾紛時
多站在雙方的角度考慮分析問題,制度解決不了的問題用法律解決,法律解決不了的問題用用道德解決,道德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協商解決,協商表還可以人性化解決,目的是平衡雙方的利益保障,維護企業勞資關系和諧。
7. 辦理離職時
做好離職訪談,可以分析出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也可以得到一些有助于企業改善自身問題的建設性建議,在離職時,要肯定該員工在企業工作期間的貢獻和善意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表達對離職人員寄予深切期望,通過在職期間接觸的好的企業文化影響員工在離開企業到社會中時,具備良好的素質和公德心。
8. 潛移默化的影響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還可以利用企業的溝通平臺、企業網站、宣傳欄、論壇、內刊、雜志等平臺發布正思維正能量的文章,好人好事、慈善活動咨詢、名人語錄,勵志故事等。
在企業辦公室、車間張貼積極向上,充滿激勵作用的書畫、宣傳標語,組織員工開展公益活動、環境保護活動、植樹造林活動、節約能源活動、垃圾清理活動,以及為貧困地區捐助舊衣物等活動。通過廣泛的參與性,影響員工關注環境,關注自身發展。
這個社會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社會的發展方向關乎每個人的利益。不光關乎我們自身,更關乎我們下一代的利益。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去努力,這個社會才有機會改變。
從做好自己開始,從我們身邊開始,以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心態去影響你身邊的人,影響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個人的參與對社會的進步都有著積極深刻的影響,相信隨著我們身邊愛崗敬業、勇于奉獻,關注社會發展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越來越好。